大约十一二年前,大学时代,第一次看到余世维先生的演讲的一些视频,看着激动人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这后后半句成了现在流行一些人生导师善用的段子了。
当初我也深信不疑,觉得相见恨晚啊,当初还有看到一些盗版的陈安之 之类的励志成功学。
工作以后,以为工作内容的不同,看的更多的术的内容,注重的技术上的积累。是否头脑中,还会记起来小时候(不记得几岁了),旁人问的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开飞机”“当科学家”成了我们那个时代,或者说外面那个村庄,当初好孩子的标准答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有着相同、不同的标签。
现在回想起来,现如今那些成功些观念对我或多或少有点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不是太大,读这些更多的对我认知上的拓展,而不是行为上的改变。对自己行为上影响最大的是这些身边的人和事,平凡的的普通人对于自己的触动最大。
大部分人与人原本差别其实没有大,只是慢慢的慢慢的随着后天的成长拉开了距离。这个道理差不多是最浅显的,另外做事或者说搞研究的是时候,重在专心一致。《三字经》里面的前四句就给我们概括的清清楚楚了,“性相近,习相远”“教之道,贵以专”。说出来不怕众生笑话,这三字经是给自己孩子看的时候才接触的,这些老祖宗给咱们留下来的古代文学瑰宝秘籍要慢慢吸收,这些心诀心邻神会,运用现实,定会有所帮助。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之前央视有部大型的科教纪录片,名称就叫 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差的年代。知识的获取变得那么便捷,我们似乎很多人都变成了一个U盘(数据的转存者),能力稍微大的当个硬盘(容量大点的),再强点就就成了集群云存储,或许更新的存储技术方案,马云最今经常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由IT是时代变成了DT时代(Data technology)。
说几个现在我结合自己的认知,逐渐清晰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绘画和相机比真实性,
马车和汽车比速度,
人工装配机器人装配比精度,
大力士和机器设备比力量,
人脑和U盘比存储记忆,
人脑算和计算机网络比算法,
人类(生物)与网络(非生物)比智慧,
上述比较除了最后两点还没有突破的话,
纵观历史长河,其他比较放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些时代曾经认为NB(牛逼)的想法观点,现在是看来是那么的SB(傻逼)。
社会的划时代的科学进步正是那些一群看来是有点疯有点傻楞的可爱可敬的人引发的。
1F
梦想还是要有的
B1
@ 在线看小说 万一实现了呢
2F
现在都有机器人写新闻了,不知到以后会不会博客也被机器人所替代了
B1
@ 两对半 你的意思是伪原创吗?
B2
@ rares 上次九寨沟地震,地震局官网马上就发布地震信讯,据说就是由机器人自动发出的。以后也许写新闻都可以由机器人完成了
B3
@ 两对半 恩恩 这种规则性的比较容易
3F
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创造了一个东西,就要猛说他好
B1
@ 纬八路随笔 我这篇日记有点跑题了,本想表达我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转变,后来拔的高度太高了,我有点恐高下不来了。